教师节策划:聚焦无声世界里的领路人(图)
2016/9/10 8:18:47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张尼)每天五点半起床,将六岁的女儿匆匆送到学校后,再赶到自己的学校上课……这是北京启喑实验学校高三数学教师李若南的生活常态。和很多高中老师一样,李若南要面对艰巨的教学任务、青春叛逆的学生,而不同的是,她所带的学生是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哑孩子。
  比普通中学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耐心,甚至连假期都要惦记着班里的学生,拿着并不丰厚的薪水,李若南却在这样的岗位上坚守了13年,而她也正是中国千千万万特教教师的一个缩影。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误打误撞,进入聋哑孩子的世界
  1980年出生的李若南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原本在北京工业大学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她,上学时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特教教师,用她的话来说,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13年前,李若南大学毕业,但因为当时正逢北京城非典肆虐,不少原本对口的大企业都停了工,再加上不占性别优势,想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加不易。
  就在李若南陷入迷茫的时候,一位母亲是特教教师的朋友建议李若南尝试去聋哑学校应聘教师岗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若南给北京第四聋人学校(后与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合并命名为“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居然真的收到了面试邀请。
  “学校坐落在一个幽静的胡同里,周围全是参天古树,很安静。我走进校园里,这时突然响起下课铃,孩子们鱼贯而出,老师们开始用手语指挥孩子们做操,那场景一下让我觉得自己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第一次去聋哑学校的场景至今都清晰地印刻在李若南的脑海中,她说,学校里有一种别样的氛围,能打动并净化人的心灵,在别处体验不到。
  这之后,李若南顺利通过了面试被录用,并成为了学校里的高中数学老师,一干就是13年。

  叩开孩子的心灵大门
  “视觉障碍隔绝了人和物,听觉障碍隔绝了人和人。”李若南告诉记者,因为思想和感情沟通存在障碍,所以心灵之间的交流很难在听障人和健听人之间发生,这也是所有聋校老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了能够顺畅与学生沟通,李若南在正式带班之前曾跟着有经验的老师苦学了一个多月的手语。但即便这样,很多日常用语的表达还要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学习。
  “当你迫切地想和对方交流时,身体里的全部潜能都会爆发。”李若南的课堂上,气氛总是格外活跃。上课时,她会尽最大可能提高音量,用能想到的一切办法来表达所要讲的内容,并和学生积极互动。李若南总有办法把一个个在正常人看来十分枯燥的数学公式讲得有声有色,有时候一节课下来,她才发现嗓子已经哑了、胳膊已经酸了。
  除了比普通学校的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去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课余时间,李若南会变着法地带学生们去外面走走。参观展览、看电影、走上繁华的街头做问卷调查……只要是能有助于孩子和外界接触的活动,她都会去尝试。
  在李若南看来,聋哑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孩子们接触的只有老师和聋哑同伴,这样是不够的。她要想办法帮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树立自信,为他们今后融入社会做准备。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会很不适应这样的活动,担心自己没办法和健听人交流或者是迎来异样的眼光,不过经过几次尝试,他们发现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开始变得喜欢和人交流了。”李若南说,看到孩子们身上发生这样的变化她很是欣喜。

  全天候老师+知心朋友
  每天下午4点半是学校的放学的时间,不过李若南很少能按时下班,经常因为要辅导学生或者处理学校的事务忙到很晚,甚至是住在学校不回家。
  十几岁的高中生,正处于叛逆期,聋哑孩子们也不例外,甚至比普通孩子更固执更敏感,因此李若南要比普通的老师倾注更多精力,除了要做全天候老师,更要做孩子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Powered by wqCms5.9 with Wangqi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