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摄影师:“不忍将镜头对准遇难者”
2016/7/28 9:59:14


常青用镜头记录了唐山重生的整个过程。
大震后第二天,摄影师常青按下快门,成就四十年的“唐山影像”
今年82岁的常青老人是唐山市的一位摄影家。40年前的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常青放弃了做风光摄影家的梦想,地震之后第二天,就开始用相机记录被巨大灾难袭击的唐山。在他的镜头里,唐山从一片废墟,变成了一群简易楼,又渐渐转变成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
40年过去了,常青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了唐山重生的整个过程,被媒体誉为“唐山的影像字典”。在常青老人家中,北京晨报记者听他讲述镜头里的那些唐山人和唐山事。
那一刹那亮如白昼
经历过抗美援朝战场洗礼的常青,在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也吓蒙了。“刚睡下没一会儿,整个房间里突然亮如白昼。”常青说,那几天特别热,他前半夜在外面乘凉,后半夜困得厉害,回屋躺下就睡着了,但白光出现那一瞬间还是一下子就醒了。“人体在地震发生前那一刹那,还是有异样的感觉。”
常青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后来才知道当时出现的白光是大地震前的地光。“大约持续了十几秒钟,然后又黑下来,接着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隆声,好像有几十架飞机同时在身边起飞。”常青说,其实那就是整座城市在坍塌的声音。在那种巨大的响声中,人完全蒙掉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很快感觉到自家的楼板在跳,头顶的天花板也在跳。“这时才反应过来是地震了。”
常青说,他当时赶紧拽起还愣在床上的妻子和女儿,连衣服都来不及穿,赤着脚就往外跑。这时房门已经变形,楼道里也落满了砖头瓦块。一家人摸黑,深一脚浅一脚地从三楼逃下来。
回忆地震时的情景,常青感叹自己很幸运,他所住的楼房是大地震中为数不多没有倒塌的楼房。“我们走下楼,外面漆黑一片,一点声音都没有。”常青说,起初大家还没有意识到灾难的严重,直到天快亮时,有邻居惊叫,怎么看见凤凰山了?那是唐山市内一座小山,平时有周围楼房遮挡,他们在院子里是看不到山的。在那一刻,看到凤凰山是件恐怖的事情,意味着周围的楼房已经被夷为平地。
梦想因大地震改变
在朝鲜的时候,常青就接触到了相机,并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回国转业后,常青进入唐山市展览馆,成为一名专职摄影师。常青说,年轻那会儿特别喜欢风光摄影,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想成为一名风光摄影家。然而大地震改变了他的梦想。
“一座城市一瞬间就没了,我要用相机给她留下记录。”常青说,在大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他就回单位报到,开始摄影记录工作。“第一站我就想去开滦煤矿,那里有很多井下作业的工人,他们的情况怎么样呢?”常青回忆,此后几天时间,他一直在开滦矿上拍摄救援情况,前三天一点东西都没吃,也没有感觉到饿。
在震后第八天,常青拍摄到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一个年轻男子躺在担架上举手呼喊着什么。常青说,那是一个生命的奇迹,100多名解放军战士,徒手扒了9个小时,把埋在开滦医院废墟中的工人王树斌救了出来。“那人当时已经很虚弱了,可他躺在担架上还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解放军万岁!’我一下子很受触动,赶紧按下了快门。”
常青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在震后很多年里,他一直与王树斌保持着联系,并拍下他逐渐恢复的照片。常青说,他拍摄了很多地震时的照片,很多人获得救援后的照片,但没有一张遇难者的照片。那一场地震有许多人丧生,尸体遍布在废墟里,但他不愿将镜头对准同胞们的遗体。“在这一点上,我不算个合格的摄影师。因为我总在想,如果是我躺在地上,有人把镜头对准了我,那逝者在天有灵会是何感受呢?”
每天拍摄唐山新貌
从1976年至今,40年过去了,常青几乎每天早出晚归,去拍摄唐山慢慢重生,步入现代化都市的过程。
在他的镜头里,唐山从一片废墟,很快变成了一片地震棚,接着一群简易楼建了起来。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Powered by wqCms5.9 with Wangqi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