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患病去世 妈妈将剩余善款捐给“最需要的人”
2016/6/11 8:34:35



6月9日,成都陆军总医院,曾女士把网友捐赠给她孩子在世时救治剩下的2万元又捐给了谭超。
三个多月前,不到1岁的女儿雅雅被确诊患上神经母细胞瘤,24岁的曾皎妮带着孩子四处寻医。在最无助的时候,同学帮忙筹得的6万多元善款,让她看到希望。一个月前,雅雅离开了,善款还剩下两万多元。虽然手头没什么积蓄,曾皎妮却做出一个决定:把余下的捐款捐出去,让这份爱心得以延续。“我希望这笔钱不只是捐出去,而是用在刀刃上。”一个月里,曾皎妮通过各种平台以及自己实地探访,寻找那个“最需要它的人”。
6月9日,曾皎妮冒雨从绵竹来到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病房,将两万元现金送到白血病小伙谭超手中。10日,绵竹九龙镇的一位尿毒症母亲,也收到了曾皎妮的1万元善款。曾皎妮的一个决定,让一笔善款在三个家庭之间传递,也让一份爱心不断叠加。
受捐
女儿患病 同学得知无钱治疗筹来6万多元
现实对于曾皎妮来说有些残忍。去年才初为人母的她,还没来得及教宝宝说话,便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
今年2月23日,曾皎妮发现女儿雅雅的右边太阳穴突然冒出一个小石头大的包,当地医院做了彩超后,医生告诉她,应该是碰撞产生了血肿。然而,两天后,情况似乎更严重了:太阳穴处的包还没消,牙龈处也肿了起来。
当地多家医院都检查不出结果,曾皎妮只好带着雅雅来到成都。最终,雅雅被确诊患上了神经母细胞瘤,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肿瘤。接下来的日子,曾皎妮泡在医院里,陪着女儿做检查,进行化疗。
然而,就医之路并不顺利,雅雅在化疗后出现感染。那段时间,曾皎妮疯狂地上网找相关医院,挨个挨个打去电话,“我只有一个想法,无论花多少钱,都要让她健康活下去。”
半个月时间,治疗加上各种生活开销,就花去了两万元,本就没有什么积蓄的家庭,陷入了无助。曾皎妮的同学得知其情况后,在学校论坛发起募捐,一笔笔善款随之打来。“总共67000多元,我都一笔一笔地记着。”
考虑到女儿的治疗状况,两天后,曾皎妮主动叫停了捐款。“她当时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只能进行保守治疗,应该用不上这么多钱。”曾皎妮说。
转捐
女儿去世 她要为剩余善款寻找“最好去处”
5月2日,这笔爱心善款还没用完,11个月大的雅雅便离开了。悲痛之余,曾皎妮做出一个决定——把剩下的26000多元,加上手头不多的几千元积蓄,总共3万元,全部捐出去。
对于已经负债累累的曾皎妮来说,这笔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有这么多人帮助了我,我应该把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捐给同样需要它的人。”曾皎妮说。
料理完女儿的后事后,曾皎妮便开始寻找她认为的“最需要帮助的人”。在她看来,这笔凝聚了无数人爱心的善款,不应该只是捐出去,而是要为它找一个“最好的去处”,“我希望可以确确实实地帮到某个人,让他重新站起来,带着大家的爱心,继续活下去。”
选择受捐者,曾皎妮只有两个标准:首先,这个病得有治愈的可能,其次,受捐者得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曾皎妮在各种平台上寻找那个“最需要帮助的人”。“之前我联系了两个求助者,但发现他们都是病情已经恶化,放弃治疗了。”
就在前几天,曾皎妮找到一个叫谭超的白血病患者。因为刚好也是绵竹人,曾皎妮特地来到了谭超的家里。从其家人和邻居处,她了解到,谭超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继父刚做了手术,家里经济捉襟见肘,不过,他一直很乐观,参加骑游队、爱摄影。
传递
她亲自送去两万元捐款白血病小伙:会让爱心延续
6月9日上午,曾皎妮在父亲的陪同下,从绵竹来到了成都。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病房内,她第一次见到了谭超,此前,两人只在电话里说过一次话。
“和我想象的差不多,一个很坚强的小伙子。”一见面,曾皎妮就主动打招呼,并从包里拿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Powered by wqCms5.9 with Wangqi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