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中国控烟条例要取得成效须全面禁烟
2016/5/31 8:27:13
今天是第29个“世界无烟日”。
在中国,一场关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讨论正在进行。
18个月前,国务院公布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简称《送审稿》)。当时,世界卫生组织声称,若能完整通过该条例,中国的控烟工作将往前迈一大步。
近期,世卫组织表示,与《送审稿》相比,经修改的《草案征求意见稿》逊色很多。
“关于图形健康警示和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条款均被删除;关于公共场所禁烟的条款遭到极大削弱”。世卫组织称,若《草案征求意见稿》被通过,几乎毫无意义。
“单人办公室允许吸烟将形成特权文化”
昨日,世卫组织和北京市卫计委共同主办的“国际控烟和立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呼吁中国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无烟立法。并表示,很遗憾目前的《草案征求意见稿》存在很多严重漏洞:如果单人办公室允许吸烟,那么一些领导的单人办公室将形成一种特权文化,使其他人面临健康风险。除了对单人办公室例外,还规定许多服务场所允许吸烟,包括餐厅、酒吧和酒店。
他表示,这完全不符合中国作为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的缔约方所应履行的国际法律责任,也无法保护中国人民免受二手烟伤害,对个人和经济都会是巨大的损失。
“我们呼吁立法者抵制企图削弱国家无烟立法的行动。值此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我们尤其应该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保护他们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
他说,过去一年,非常高兴看到《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得到严格执行:执法者严格执法,民众遵纪守法。“北京的经验表明,全面禁烟是可以实现的。是时候出台一部严格的全国性无烟立法,将北京市民正享受的无烟环境扩展到全国其他区域了”。
北京控烟条例实施一年成效显著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介绍,我国已有18个城市制定了符合《公约》地方性的无烟环境法规。
其中,2015年6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是公认最接近《公约》要求的法规,也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它完全符合《公约》第八条要求——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及适当的其他公共场所必须全面禁烟。
如果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没有北京严格,怎么办?
对此,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表示,国家如果通过控烟法规,不管是政府条例还是人大立法,如果不给地方一定调控权的话,地方就得坚决按照国家的要求执行。
“相信国家条例会促进地方越做越好,而不是让做好了的还要往回走。”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说,前不久,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控烟协会作为第三方对北京控烟条例实施一年的成效做了评估。评估结果超出了意料,公众的支持度和大家遵守的比例大大提高。这坚定了我们在国家层面实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的决心。
国家卫计委:希望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昨日,毛群安表示,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已进入到了最后阶段。
他表示,2014年,国务院法制办把国家卫计委起草的《草案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今年3月份,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将条例列入今年力争完成的立法项目。
“我们也注意到,在立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内容。其中争议较大的是很多公众对烟草危害仍然抱着迟疑的态度,特别是一些社会群体吸烟的比例比较高,这给立法带来了困难”。毛群安说。
此外,对于在公共场所划定吸烟区域,有一些行业和部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还有一些人担心条例实施过程中执法的困难,所以提出来是否要划定一些室内的场所允许吸烟。
毛群安回应称,国际上一些国家在立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希望我国不走这样的弯路,希望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对话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
控烟条例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