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出走 6岁男孩与爷爷奶奶蜗居小区楼梯间(图)
2016/5/28 10:14:36
底楼楼道口 小俊杰喜欢看科学书,爷爷则在准备一家人的晚饭
1楼楼道转角 6岁的杨俊杰和爷爷奶奶在家中的厨房,狭窄的空间里摆着冰箱、碗柜、饮水机。
2楼楼梯间 这里是一家人吃饭的地方,小俊杰喜欢坐在这看动画片
3楼楼梯间 3楼楼梯间转角处是卧室,小俊杰很孝顺,知道爷爷累了,在给爷爷捶捶背
虽然父母相继出走,但爷爷奶奶尽全力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 6岁的他即将幼升小,却可能因父母失联上不了学,谁能帮帮他
大家都知道居民楼楼梯转角处的空间很小,最多只能堆放几把扫把等杂物。但在渝中区石油路心巢小区,8单元低层的架空层6个楼道转角空间,却是6岁小朋友杨俊杰和爷爷奶奶两年多来相依为命的家。虽然蜗居在这个甚至不能称之为屋子的城市角落里,两位老人都尽全力让小俊杰在这个只有爷爷奶奶疼爱的家里快乐地成长。
可眼下,一家人遇到了麻烦事:小俊杰即将幼升小,没有父母在身边,又没有房子在本地。为了这事,俊杰爷爷奶奶心急如焚,近两三个月都没睡好觉。
不到一岁父母相继出走
爷爷婆婆倾其所有悉心抚养
前天上午,接到小俊杰爷爷杨荣的求助电话后,记者来到心巢小区8单元楼下。杨荣送了孙子去幼儿园回来,在自家门前的红沙发上坐着点了一根烟。见记者来,杨荣起身把沙发上遮着的塑料布掀开,拍了拍,笑道:“妹儿!坐嘛。”
杨荣今年61岁,是小区的清洁工。俊杰的奶奶叫何小琼,59岁,是他的同事,同时还兼职一份火锅店服务员的工作。一说到小俊杰上小学的事,杨荣闷头猛吸了一口烟,沉默许久后说:“要是他爸爸在身边就好办了……”
8年前,杨荣和儿子杨凯(俊杰的爸爸)从潼南老家到重庆打工。杨凯经人介绍结婚,生了俊杰。但俊杰才7个多月时,杨凯生了场大病,俊杰妈妈因此和杨凯离婚,离家再无音讯。小俊杰8个多月时,杨凯也以打工为由出了远门,再没回过家。“前几年杨凯还会往家里打电话,问问俊杰的情况,最近三年多却音信全无,连电话也是空号。”杨荣感到很无奈,但他现在对儿子的期盼已超过了怨恨。
“我们是看着俊杰长大的,从来都没看到他父母。”坐在院坝休息的小区邻居76岁的李武泉说,“老两口把娃儿拉扯大,太不容易了,孩子的父母太不负责任。”
婆婆何小琼每天打两份工,而杨荣主要照顾俊杰的学习和生活。婆婆爷爷为了抚养孙子,将自己的生活开支降到最低,两人三份工作共3000多元收入,但他们连像样的出租房也舍不得租,两人吃午饭也是素菜和咸菜下饭,却尽最大努力让孙子吃饱穿暖。
“早上经常看见俊杰和其他城里小朋友一样,喝着牛奶吃着面包去上学,而两位老的几乎每天早上都喝一碗稀饭,连包子都没见他们吃过。”邻居李武泉感慨到。
四层楼6个楼道转角
是一家三口简陋温馨的家
这个位于6个楼道转角的“家”,是杨荣两年多前到小区做清洁后,向物管免费申请的。之前,一家人跟着看守仓库的杨荣住在仓库里。
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发现这其实是一段闲置的四层楼楼梯过道。每个过道的转角处就是他们的“房间”,不到4平方米。加上底楼,这样的6个楼道转角构成不同的生活区。
打开大门是底楼楼道口,杨荣捡了块镜子挂在墙上,他说出门时可以照一照。镜子下方是一张小桌子,这就是俊杰做作业的地方。杨荣说,整个四层楼道,这里采光最好,写字不伤视力。小书桌旁,还放了一个沙发,“我给孙子捡回来的,坐着看书舒服。”
往上走,到了第二个楼道转角——厨房。狭窄的空间里摆着冰箱、碗柜、饮水机,因为地方小,他们做饭都用电饭煲或电磁炉,油烟由转角处的百叶窗排出去。
再往上是第三个楼道转角,这里是饭厅。可折叠的桌子和破了洞的皮椅子,是杨荣夫妇前年捡回来的,坏掉的冰箱上放着一个大电视。“这个电视可以放碟片,一家人吃饭时,俊杰喜欢看动画片。”说到这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