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西部区域开放 皇家冰窖被改造成服务区(图)
2016/9/30 9:09:41
昨日,故宫(微博),皇家冰窖改建成了观众服务区,可以在这里休息吃饭喝茶。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十一”黄金周明日到来,故宫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客流高峰。不过,往年80%客流集中在中轴线区域游览的拥挤局面,今年可能成为历史。昨日,故宫正式开放西部断虹桥至慈宁宫区域间的南北通道,断虹桥、十八槐古迹以及化身为服务区的“皇家冰窖”首次公开亮相。
■ 看点
1 “护裆萌狮”可近观不可亵玩
断虹桥位于熙和门外迤北,武英殿东之石桥,桥南北向,桥面为汉白玉巨石铺砌。此桥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丽,雕刻之精美,为内金水河诸桥之冠。十八槐,位于断虹桥桥北,为18棵高大古槐,意境幽深,素有“十八棵槐”之称。
声名远播的“护裆萌狮”,正是坐落于断虹桥栏之上。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断虹桥的护栏边新摆放了两排石质花坛,里面种着半米多高的花树,狮子就在花丛之后,游人能看清其面貌却无法触及。“让花坛起到一个阻隔作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这样做能防止好奇的游客伸手摸石狮,起到保护作用。
“去年故宫的开放面积达到了65%,2016年的目标是76%”,单霁翔介绍,为分流中轴线客流,今年还会打开更多通道,开放新的展厅和更有意思的展览。
他介绍,到2020年,故宫博物院将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把红墙以内整体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展览、接待服务、观众参观的空间。届时,故宫博物院对公众的开放面积将达到总面积的80%。
2 六部VR影片将向学生开放
游客如计划参观故宫新开放的西部区域,须从午门入宫后直接左转,出隆宗门后再一路向北,第一站就是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数字所”)。
单霁翔介绍,数字所成立于2003年,是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保护、研究和展示故宫文化遗产,利用三维扫描、数码摄影、三维建模等数字化手段,采集、加工、存储古建筑和其他文物数据,建立故宫文物的三维数据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及其他数字技术,立体再现文化遗产的原貌,全方位推进数字技术在故宫博物院的综合应用。
“目前数字所已制作完成了6部虚拟现实节目”,单霁翔说,分别是《紫禁城·天子的宫殿》《三大殿》《养心殿》《倦勤斋》《灵沼轩》和《角楼》,这些节目可以在位于数字所内的虚拟现实演播厅播放,每场可容纳数十人观看,未来有可能向学生团体预约开放。
3 皇家“冰窖”化身观众服务区
沿着“高精尖”的数字所往北走不远,能看到红墙畔有一溜儿灰墙,门口的木质招牌上写着“冰窖”两字。
单霁翔介绍,旧时夏日用冰基本都取自冰窖,自周朝开始直至近代,冰窖成了历代宫中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清代时,冰窖分为官窖、府窖和民窖三种,紫禁城的这处冰窖是当时北京城内的4处官窖之一,位于外朝西路隆宗门外,共有南北方向连续4座。
“都是半地下拱券式窑洞式建筑”,他说,每座冰窖东西宽约6米,南北长约11米,窖底下沉地面以下约1.5米,存冰5000余块。这些冰窖经重新整修后,成为故宫西部区域的观众服务区。
将冰窖改为服务区的灵感来自单霁翔的一次出差经历。“当时我在捷克,发现一处城堡的地下室被开发为快餐厅,非常受欢迎”,单霁翔说,考虑到西部区域开放后,观众缺少歇脚的地方,所以有了开发冰窖为餐饮服务区的计划。
“还是原状陈列,观众用手摸一摸也没有关系”,单霁翔说,开放是在充分尊重古建筑现存状况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结合冰窖的建筑特色进行完全可逆的环境改造提升,让观众在休息和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对古代宫廷的避暑方法和冰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整个区域预计可同时容纳近300人”,他说,冰窖外墙下设有一条露天长廊,冰窖上方搭建了观景平台,在平台上可以远眺景山。
按计划,服务区餐饮功能将于明天开始试运营,提供的菜品标价32元到298元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