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试点刑事速裁破解“案多人少” 视频远程庭审
2016/7/16 8:32:54


7月6日,广州市中院,法官助理首次出现在法庭上参与庭审活动。广东省政法委供图

5月12日,广州越秀区法院远程视频开庭审理速裁案件。广东省政法委供图
7月12日,星期二,这天是深圳市中院法官翟墨集中开庭审判的日子。当天,翟墨开了12个庭,其中2起案件涉及商标权纠纷,另外10宗为买卖纠纷案件。
今年6月6日,翟墨到立案二庭担任速裁法官,助理的辅助加上案件相对简单,翟墨手里的案子基本上在20分钟左右审理完毕。
一天12起,这和翟墨所在的合议庭一年要办1000宗民商事案件的目标比起来微不足道。
2014年6月,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选择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贵州7个省市先行试点,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积累经验。
从启动第一批试点工作至今已有两年,司法改革进展到了什么程度?面对越发突出的“案多人少”的矛盾,司法机关如何调解和应对?外界普遍关注的“法官离职潮”到底有没有出现?而在逐渐进入深水区后,改革要摸着什么石头过河?
除了加班,靠什么应对“案多人少”?
今年5月12日上午9时50分,广州市越秀区法院,一场犯罪嫌疑人“缺席”的庭审开庭了。公诉机关指控,犯罪嫌疑人李浩(化名)以320元的价格将1小包毒品卖给购毒人员,被警方人赃并获抓捕归案。
20分钟后,庭审结束。法官宣判李浩构成贩卖毒品罪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与普通刑事案件庭审中被告人、公诉方和法官均在场的情况不同,这场庭审的被告人李浩并未在场,而是在距法庭20多公里的萝岗看守所。让这场庭审顺利进行的,是法院的远程视频系统。
越秀区法院院长叶三方给记者“算了笔账”:法院在编的法警只有20多人,按规定,每次庭审前去看守所押解犯人不得少于2名法警;越秀区位于广州市中心,而押解犯人的看守所距该院有20多公里,要提押被告人回院庭审,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单程需要近1个小时,具体到一个案件,法警要为此往返4趟……
但借助远程视频庭审,“庭审可以在看守所进行,只要法警过去了,理论上审多少都没问题。”
2014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法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越秀法院成为试点法院之一。
所谓“刑事速裁”,是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当事人对适用法律没有争议的交通肇事、盗窃、诈骗等情节较轻,量刑在一年以下的案件,可以简化相关诉讼程序。越秀区的远程庭审便是刑事速裁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被认为是解决“案多人少”问题的手段之一。
“案多人少”正成为困扰发达地区司法机关的难题。多位法院负责人向记者描述这样一种情景:“一到晚上法院大楼灯火通明,法官基本是晚上加班、周末加班。”
近日在北京市法院院长座谈会上,北京高院院长杨万明称,今年北京全市法院的收案量预计达到65万件,加上去年旧存的11万件,全年执法办案量将达到76万件。要让北京市第一批入额的2013名法官消化这些案件,他们今年每人要办案378件。
杨万明在会上要求,要进一步完善繁简分流、速裁和诉前调解工作,以此减少进入法庭审判的案件量。
广东省高院副院长霍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出了他的焦虑和压力:“比如佛山南海法院改革前收案2.9万件,一共有169名法官;进行员额制改革之后法官减少到100多名,但是案件增长到3.9万件,这是非常大的压力。法官不能对当事人说,超过多少件我就不办了。”
为了让法官尽量从事务性工作中剥离、提高办案效率,广东省在司改过程中由政法委牵头制定了《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管理规定》,目前单是广州市已招聘1000多名此类人员,广东全省共配备了5000余名。
员额制的背后,“更重要的是责任”
让法官、检察官从事务性工作中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Powered by wqCms5.9 with Wangqi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