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批2013名入额法官宣誓 平均年龄40.6岁
2016/5/31 8:27:15
昨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入额法官们,在院长杨万明的带领下列队宣誓。当天,北京市首批入额的2013名法官集体宣誓。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昨日,房山法院入额法官集体宣誓。通讯员 吴明慧 摄
新京报讯 昨天上午,北京市三级法院首批入额的2013名法官举行了集体宣誓仪式,至此,北京法院启动司法体制改革以来,首批法官入额工作完成。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北京法院启动首批法官入额工作,经过考试、考核、考察和遴选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最终在全市产生了这2013名首批入额法官。
法官员额制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今年2月,最高法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其中提到,建立法官员额制,就是要通过严格考核,选拔最优秀的法官进入员额,并为他们配备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审判辅助人员,确保法院85%的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
法官穿法袍宣誓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昨天上午,北京市高院首批入额的123名法官也在宪法大厅宣誓。现场,所有入额法官都身着法袍。北京市高院院长杨万明站在宣誓台上,左手平抚《宪法》、右手举拳,宣读誓词;其他入额法官则站在领誓人身后,举起右拳,跟诵誓词。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杨万明也是首批入额的法官之一,在今年1月出任北京市高院院长之前,他的职务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
院、庭长敲槌开庭
在同时进行的西城法院首批入额法官宣誓仪式上,138名入额法官身着法袍宣誓。法院还架设12米长摇臂记录仪式全过程。宣誓后,院长和庭长带头敲响法槌,开庭审理案件。
“法官的责任更大了”,西城法院法官赵海表示,此次宣誓对他来说既是荣誉,也赋予新的使命。据了解,入额之后法官将承担更重的审判任务,在审判团队建设、责任承担以及办案数量和质量方面会对法官提出更高要求。
■ 追问
入额的都是什么样的法官?
平均在法院工作16年,多是法院“资深员工”
今年3月,北京法院启动首批法官入额工作,最终产生2013名入额法官。与之前的法官队伍相比,入额法官平均年龄为40.6岁,较此前略高,40岁以下占到53%。
在学历方面,法官学历水平尤其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有所提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共1265人,占法官总数的62.8%,比之前的法官队伍高出3.9个百分点。
入额的法官也多是法院的“资深员工”。据统计,他们在法院工作的时间平均为16年,担任法官的年限平均为11.9年,比之前的法官队伍略长。
入额后法官工作有啥变化?
承担更重的审判任务,办案数量质量要求更高
北京市高院副院长、司改办主任安凤德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入额之后法官将承担更繁重的审判任务,尤其是在审判团队建设、责任承担以及办案数量和质量方面会对法官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司法辅助人员,让法官从具体的行政事务中尽量解脱出来,通过审判权力做更多应该做的事情,让法院更像法院、让法官更像法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北京首批入额的法官中,院、庭长比例将近40%,入额后他们将在办案中发挥骨干作用,尤其要办理重大、敏感、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他们不单要会管理,还要带头办案。”
此外入额法官的待遇也将有所变化,“法官的待遇会有一定提高,按照中央的设计和要求,最近人社部和财政部已经下发了相关文件,对法官的工资待遇、总体收入进行了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安凤德表示,法官待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在这方面会有一定比例提高。
下一步将会开展什么工作?
起草法官追责具体办法,启动第二批法官入额
法官员额制的内容之一是组建法官审判团队,由法官带领辅助人员和书记员办案。
安凤德就此表示,审判团队要根据每个法院和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来组建,团队中的责任必须明确,“让团队达到一种运转高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